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文章内容

悉尼天气预报30天准确_悉尼天气预报30天

tamoadmin 2024-06-20
1.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急!!!2.创意改变生活3.近年来,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从而影响了世界的粮食生产。根据下列材料,4.仿生学

1.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急!!!

2.创意改变生活

3.近年来,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从而影响了世界的粮食生产。根据下列材料,

4.仿生学有哪些?

悉尼天气预报30天准确_悉尼天气预报30天

美国:安克雷奇凤凰城 洛杉矶圣地亚哥旧金山华盛顿迈阿密奥兰多亚特兰大檀香山芝加哥威奇托波士顿布鲁克林 奥古斯塔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夏洛特俾斯麦大西洋城特伦顿圣达菲纽约尼亚加拉瀑布南奥特瑟尼科费城哥伦比亚盐湖城西雅图查尔斯顿黄石公园波特兰匹兹堡兰开斯特休斯敦丹佛曼彻斯特格兰德艾兰克来顿达拉斯圣安东尼奥俄克拉荷马城新奥尔良长滩辛辛那提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布里斯班 凯恩斯 堪培拉 达尔文 弗里曼特尔 墨尔本 珀斯 悉尼

英国:伦敦巴斯贝尔法斯特伯明翰布拉德福德布里斯托尔剑桥加的夫切尔姆斯福德考文垂爱丁堡格拉斯哥赫尔莱斯特利物浦梅德斯通曼彻斯特牛津谢菲尔德约克韦茅斯达特福德温布利旺兹沃思切森特格林威治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因弗莱尔布里哲夫阿伦多彻斯特哈德利伯纳姆温莎朴茨茅斯斯旺西南安普敦利兹

加拿大: 怀特霍斯 萨尔坦 夏洛特敦 埃德蒙顿 哈里法克斯 蒙特利尔 北悉尼 渥太华 魁北克 多伦多 温哥华 温尼泊卡尔加里班夫维多利亚

新加坡: 武吉知马 新加坡

日本: 山中湖村 前桥 美瑛 兵库 富士见 大分 川本 枥木 德岛 鸟取 青森 千叶 广岛 鹿儿岛 金泽 北九州 神户 熊本 京都 松山 长崎 名古屋 那覇 奈良 新潟 冲绳 埼玉 大阪 札幌 东京 横滨 长野 静冈福冈仙台

马来西亚: 新山 瓜拉立卑 莎亚南 吉隆坡 丁加奴 古晋 马六甲 巴六拜 哥打京那巴鲁兰卡威亚庇槟城

新西兰: 罗托鲁瓦 新普利茅斯 奥克兰 基督城 达尼丁 汉密尔顿 黑斯廷斯 霍基蒂卡 科罗曼德 皇后镇 惠灵顿

韩国: 济州岛 仁川 水原 大邱 大田 义城 首尔 浦项 全州 釜山安养

俄罗斯: 伊尔库茨克 喀山 哈巴罗夫斯克 莫斯科 下诺夫哥罗德 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 圣彼得堡 萨马拉 海参崴 弗拉迪米尔 叶卡捷琳堡

巴西: 圣保罗 萨尔瓦多巴西利亚卡萨布兰卡里约热内卢

德国: 班贝格 班贝格 柏林 科隆 德累斯顿 杜塞尔多夫 汉堡 汉诺威 海德堡 莱比锡 曼海姆 慕尼黑 纽伦堡 卡塞尔 法兰克福波恩斯图加特多特蒙德不莱梅

意大利: 巴里 贝加莫 卡利亚里 佛罗伦萨 热那亚 米兰 那不勒斯 巴勒莫 比萨 庞贝 罗马 特伦托 的里雅斯特 都灵 威尼斯 维罗纳

法国: 阿尔让斯 波尔多 戛纳 卡尔卡松 第戎 里尔 里昂 马赛 南特 巴黎 斯特拉斯堡 图卢兹 佩皮尼昂 阿雅克修凡尔赛布雷斯特尼斯

西班牙: 马略卡 巴塞罗那 毕尔巴鄂 休达 格拉纳达 马德里 马拉加 特纳里夫圣克鲁斯 塞维利亚 巴伦西亚 萨拉戈萨 梅里达 布尔戈斯 科尔多瓦 维多利亚加那利群岛

丹麦: 奥尔堡 奥胡斯 哥本哈根 欧登塞赫尔辛格

印度: 阿格拉 奥恰 菩提迦叶 马尔冈 霍斯佩特 克久拉霍 迈索尔 坦贾武尔 乌代浦尔 艾哈迈达巴德 阿杰米尔 阿姆利则 班加罗尔 加尔各答 科钦 海得拉巴 马杜赖 孟买 纳盖科伊尔 新德里 特里凡特浪 毗底沙 比卡内 瓜里尔 奥兰加巴德 金奈 克来顿

埃及: 埃德夫 亚历山大 阿斯旺 开罗 道瓦尔 奈卜格 锡瓦 埃尔托

希腊: 雅典 科林斯 帕特雷 罗兹 萨拉米斯 特里波利 锡弗诺斯

挪威: 莱康厄尔 纳尔维克 米达尔 卑尔根 奥斯陆斯瓦尔巴德

捷克: 布拉格

荷兰: 阿姆斯特丹 马斯特里赫特 鹿特丹 海牙 乌特勒支

葡萄牙: 丰沙尔 里斯本 波尔图

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马德普拉塔 科尔多瓦 罗萨里奥 乌斯怀亚

古巴: 巴亚莫 哈瓦那 比那尔得里奥 圣地亚哥 巴拉德罗

乌克兰: 哈尔科夫 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 基辅 利沃夫 敖德萨 辛菲罗波尔

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 塔什干

乌拉圭: 蒙得维的亚 科洛尼亚埃斯特角

伊拉克: 巴士拉 巴格达

伊朗: 库姆 伊斯法罕 设拉子 德黑兰

利比亚: 的黎波里

匈牙利: 布达佩斯 采格莱德

南非: 开普敦 约翰内斯堡 比勒陀利亚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新加拉惹 泗水 丹戎槟榔 日惹 龙目岛巴厘岛登巴萨万隆

叙利亚: 大马士革

吉尔吉斯斯坦: 比什凯克

哈萨克斯坦: 阿斯塔纳阿拉木图

哥伦比亚: 波哥大 圣何塞亚美尼亚佩雷拉哥斯达黎加

土耳其: 尼代 萨夫兰博卢 安卡拉 安塔利亚 伊斯坦布尔 伊兹密尔

墨西哥: 墨西哥城 瓜达拉哈拉 坎昆

奥地利: 格拉茨 茵斯布鲁克 萨尔茨堡 维也纳 梅尔克 拉姆绍

巴哈马: 弗里波特城 拿骚

巴基斯坦: 斯卡杜 伊斯兰堡 拉合尔 拉瓦尔品第

智利: 圣地亚哥

朝鲜: 熙川 清津 开城 平壤 新义州

柬埔寨: 暹粒 西哈努克 金边

比利时: 布鲁日 鲁汶 安特卫普 布鲁塞尔 沙勒罗瓦 根特 列日 那慕尔

沙特阿拉伯: 麦加 利雅得

波兰: 格但斯克 莱格尼察 罗兹 华沙 弗罗茨瓦夫 波兹南

泰国: 象岛 罗勇 甲米 曼谷 清迈 华欣 芭堤雅 阿育塔亚 普吉岛 湄宏顺 彭世洛 苏梅岛素可泰清莱拜县

爱尔兰: 科克 都柏林 戈尔韦 利默里克 沃特福德

瑞典: 基律纳 厄勒布鲁 哥德堡 马尔默 乌普萨拉 卡尔斯塔德斯德哥尔摩

瑞士: 达沃斯 沙芙豪森 巴塞尔 伯尔尼 日内瓦 洛桑 卢加诺 卢塞恩 蒙特勒 苏黎世 采尔马特 因特拉肯

白俄罗斯: 博布鲁伊斯克 莫济里 鲍里索夫 明斯克 平斯克 格罗德诺 布列斯特

秘鲁: 安塔利马库斯科

突尼斯: 突尼斯市

立陶宛: 克莱佩达 考纳斯 维尔纽斯

索马里: 摩加迪沙

缅甸: 东枝 曼德勒 仰光蒲甘

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

老挝: 占巴色 琅勃拉邦 巴色 沙湾拿吉 万象

芬兰: 罗凡涅米 坦佩雷 赫尔辛基

菲律宾: 塔比拉兰 卡利博 安杰利斯 宿雾 马尼拉 奥隆阿波 帕西格 圣巴勃罗 泰泰 佬沃 公主港

蒙古: 乌兰巴托

越南: 大叻 鸿基港 老街 芒街 琼琉 芹苴 海防 河内 胡志明市 顺化 藩切 甘露 谅山 岘港 芽庄

阿富汗: 喀布尔勘塔哈赫拉特

阿联酋: 阿布扎比 沙迦 迪拜

马达加斯加: 马仁加 苏阿涅拉纳 伊翁古 塔那那利佛 塔马塔夫

乌干达: 金贾 坎帕拉

亚美尼亚: 埃里温

伯利兹: 伯利兹城 贝尔莫潘

佛得角: 普拉亚

保加利亚: 鲁塞 布尔加斯 普列文 普罗夫迪夫 索非亚 旧扎戈拉 瓦尔纳

克罗地亚: 杜布罗夫尼克 斯普利特 萨格勒布里耶卡

关岛: 阿加尼亚

冰岛: 雷克亚未克阿库雷立

列支敦士登: 瓦杜兹

利比里亚: 蒙罗维亚

加纳: 阿克拉 库马西

加蓬: 利伯维尔

北马里亚纳: 塞班岛 天宁岛

博茨瓦纳: 哈博罗内 马翁

卡塔尔: 多哈

卢森堡: 卢森堡

厄瓜多尔: 昆卡 瓜亚基尔 基多

厄立特里亚: 阿斯马拉

喀麦隆: 雅温得布埃亚

土库曼斯坦: 阿什哈巴德

圣赫勒拿: 詹姆斯敦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

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

埃塞俄比亚: 登比多洛 贡德尔 亚的斯亚贝巴

塔吉克斯坦: 杜尚别

塞内加尔: 达喀尔 圣路易

塞拉利昂: 博城 弗里敦

塞浦路斯: 尼科西亚 帕福斯

塞舌尔: 维多利亚

多哥: 洛美

多米尼克: 罗索

委内瑞拉: 加拉加斯 马拉开波巴伦西亚

孟加拉国: 吉大港 达卡

安哥拉: 罗安达

安圭拉: 瓦利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约翰

安道尔: 安道尔城

尼加拉瓜: 马那瓜

尼日尔: 尼亚美

尼泊尔:博克拉 婆罗多布尔 布德沃尔 勒利德布尔 巴克塔普尔 加德满都

巴巴多斯: 布里奇顿

巴布亚新几内亚: 莫尔兹比港

巴拉圭: 亚松森 康塞普西翁

巴拿马: 巴拿马城

巴林: 麦纳麦

布基纳法索: 博博迪乌拉索 瓦加杜古

布隆迪: 布琼布拉

所罗门群岛: 霍尼亚拉

拉脱维亚: 陶格夫匹尔斯 利耶帕亚 里加

摩洛哥: 阿加迪尔 卡萨布兰卡 拉巴特 丹吉尔

摩纳哥: 摩纳哥城蒙地卡罗

文莱: 斯里巴加湾

斐济群岛: 苏瓦 南迪

斯洛伐克: 布拉提斯拉瓦 波普拉德

斯洛文尼亚: 布莱德 科佩尔 马里博尔 柯尔特 卢布尔雅那 波斯托伊纳

斯里兰卡: 阿努拉德普勒 巴朗戈德 加勒 康堤 瓦里耶波勒 科伦坡

新喀里多尼亚: 努美阿

梵蒂冈: 梵蒂冈市

毛里塔尼亚: 努瓦迪布 努瓦克肖特

毛里求斯: 路易港

汤加: 努库阿洛法

法属波利尼西亚: 帕皮提帕亚

法罗群岛: 托尔斯港

波多黎各: 圣胡安

波黑: 萨拉热窝

洪都拉斯: 特古西加尔巴

海地: 太子港

爱沙尼亚: 皮亚尔努 塔林 塔尔图 库雷萨雷

牙买加: 金斯敦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大特克

玻利维亚: 科恰班巴 拉巴斯 苏克雷塔利亚

百慕大: 汉密尔顿

科威特: 科威特城

科摩罗: 莫罗尼

科特迪瓦: 亚穆苏克罗 阿比让

约旦: 佩特拉 安曼

纳米比亚: 斯瓦科普蒙德 沃尔维斯湾 温得和克

肯尼亚: 蒙巴萨 内罗毕 纳库鲁

莫桑比克: 贝拉 马普托

萨摩亚: 阿皮亚

贝宁: 阿波美 科托努 波多诺伏

赞比亚: 卢萨卡 恩多拉

赤道几内亚: 马拉博巴塔

阿尔及利亚: 歇尔歇尔 特莱姆森 阿尔及尔 奥兰 安纳巴 君士坦丁 提亚雷特 比斯克拉

阿尔巴尼亚: 地拉那

马尔代夫: 马累

马拉维: 利隆圭

马绍尔群岛: 马朱罗

马耳他: 瓦莱塔

黎巴嫩: 贝鲁特

不丹: 廷布

苏丹:喀土穆苏丹港瓦德迈达尼

以色列:耶路撒冷埃拉特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刚果:布拉扎维

津巴布韦:布拉瓦约

卢旺达:基加利

尼日利亚:阿布贾

中非共和国:班吉

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急!!!

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空气污染33%,船舶12%,倾倒垃圾10%,海上油、气生产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的环境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创意改变生活

1822年,法国人J·Fourier首次把地球大气层比作“温室”。1938年,英国工程师Gallendar提出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不断加热大气,从而增强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的后果: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为控制温度升高,人们设想了一些方法:

1. 撑起“太阳伞”

研究表明,在空间支起一把“太阳伞”,把太阳光遮挡掉即可。伞需要依靠太阳光压和星球引力维持在空间规定的位置上,这个空间位置也不是任意选择的。据研究,这个位置位于从地球至太阳距离的1%处的某点上。在这个点上,任何物体相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2. 竖起“反射镜”

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温度。

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2月4日,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很大启发。

3.制造“尘埃云”

4.编织“激光网”

科学家提出建议,在人造卫星上配置激光发射装置和巨大的反射镜,形成“激光网”。据此设想,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发射4颗人造地球卫星,4颗卫星发射的激光互相碰撞。这样,当太空中对海面温度有影响的红外线通过时,就会被与其能量相当的激光网阻挡,红外线就被反射并照射到海面上。海面温度便人为升高,产生气流,形成云雨,以此调节地球上的温度。

1.更多森林大火

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的西部各州,有更多森林大火发生,影响的区域更广。科学家发现,气温升高、冰雪提早融化都跟野火肆虐有关系。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乾燥,而且乾燥时间变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2.古迹彻底毁掉

全球变暖很可能会令文明古迹彻底毁掉。海平面上升以及更恶劣的天气都有可能破坏这些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已经破坏了有600年历史的素可泰古城,这里曾经是泰国古代王朝的首都。

3.「回弹」的群山

普通登山者可能留意不到,由于山顶的冰雪融化,阿尔卑斯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都经历了缓慢的回弹过程。几千年来,这些冰山长期压著地表,导致地表受到压制。随著冰川融化,压在地面上的重量得以减轻,地表慢慢回弹。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这些山脉回弹的速度加快。

4.运行更快的卫星

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著大气电离层的密度,这对在该层运行的卫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不断上升,低空的二氧化碳分子相撞时释放热量,导致空气变暖,而在高空二氧化碳分子稀薄,相互撞击的机会不够频繁,所以热量就向四周辐射,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电离层气体的温度比低空要高)。随著更多二氧化碳到达高空,更多冷却过程发生,空气流动性变差,所以大气变得更加稀薄,对卫星的拉力更小,导致卫星运行速度加快。

5.改变动物基因图谱

由于植物今年提早开花,那些按照以前的时间迁徙的动物或许会错过所有的食物。而那些能够调整自己的内部生物钟早早适应变化的动物更有机会生育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子女,从而传递它们的基因信息,因此最终改变整个种类的基因图谱。

6.冻土解冻令地表不平

全球变暖使得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地表收缩,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产生一些地坑,对铁路、高速公路和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而对于高山来说,冻土层的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泥石流。

7.湖泊消失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周边地区有125个湖泊消失。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湖泊之所以消失可能是由于湖底永久冻结带解冻。由于这些永久冻结带解冻,湖水已经渗透到了土壤里。

8.极地植物现生机

北极冰层的融化为北极的生物带来了光明前景。研究发现,现在的北极土壤中叶绿素的浓度比古代土壤要高,显示了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生物繁荣。

9.动物向更高地势迁徙

从19世纪初开始,花栗鼠、老鼠等动物就开始向高处迁徙。研究发现,这些动物之所以向更高的地方迁徙,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威胁著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因为它们栖息的冰层在慢慢融化。

10.过敏症加剧

研究显示,空气中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更高的气温也是导致过敏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令植物比以前早开花,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让植物制造出更多的花粉,令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增加。过敏源早来,过敏季节又迟迟不走。过敏症就只能越来越严重了。

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人人都可以背出来:气温升高、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不过,地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另外一些后果如加剧过敏症、令森林大火肆虐以及让北极湖泊消失等可能人们很少了解到。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政府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15.5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病毒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病毒,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小说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

近年来,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从而影响了世界的粮食生产。根据下列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创意是十分有必要的。有生活就必有创意设计,而创意设计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使产品可以更适于生活,赋予生活更多情趣。

美国广告创意设计大师詹姆斯·韦伯·杨曾经说过;“创意不是发明创造,创造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创意是将一些司空见惯的元素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从而令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是一件很感性的事情,是一种奇妙的搭配。就如同调酒,你常常无法猜测到调出来的酒究竟是什么味道,就像我们无法预测设计的最终结果。创意设计其实也并不是说需要多深的技术,只是把惯有的思维转化可能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奇妙。

? ? 这款产品叫“ TetraBin 智能垃圾桶 ”,是悉尼大学留学生白林松和萨姆·约翰逊的设计作品,获得了2014悉尼设计奖。而且目前已经在悉尼街头开始正式投放。垃圾桶表面是一个LED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着俄罗斯方块游戏,每往桶里扔一块垃圾,显示屏就落下一个模块,让扔垃圾也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过程,吸引了路人的注意以外还让人们自愿的完成扔垃圾的动作。设计师希望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人们可以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能改善环境又不失创意的解决方案。

产品外观: TetraBIN是一个三面环绕电子屏的大型垃圾筒,每个电子屏均由900个安装在有机玻璃上的LED灯组成,外表附有一层透明的聚碳酸酯,可放映8位图像电子游戏。

表现形式 :当人们往这个智能垃圾桶里扔垃圾时,垃圾桶的外壳会以俄罗斯方块游戏的形式显示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且不同的灯光和音效吸引了路人的驻足观看。

产品色彩装饰: 人们在选购一件商品或看个一产品时,什么能立马吸引人们的眼球呢?无可厚非就是产品的视觉效果,而TetraBin 智能垃圾桶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利用产品外观的灯光颜色和有趣的俄罗斯方块吸引了路人们,从而自己觉地往里面扔垃圾。

垃圾无疑是城市规划者的一个心头大患,虽说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是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要想将一个地区的人民培养成不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即便是美国最发达的城市纽约,垃圾依然如影随形,或许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到位,又或许是是因为人们根本对如何处理垃圾漠不关心。因此,为了改善人们乱扔垃圾的恶习,来自悉尼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白林松设计出了这款产品。他的这项发明一举斩获了悉尼设计奖等多项大奖,而他本人也表示这个作品的意义是为了鼓励人们更多地重视如何处理丢弃物的问题。对于这款新型智能垃圾桶,美国知名商业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给出了这样的评价:“TetraBIN真是太简单太酷了!如果每条街上的每个垃圾桶都长这样,这个世界会干净很多。” 把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容易疏忽的基础设施变得更加有趣且有利可图,这大概就是创新的魅力吧!

这款智能垃圾桶的优点显而易见,通过产品本身的视觉效果和游戏的趣味性吸引住了人们往里扔垃圾,既能让人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也为城市清洁做出了很大的帮助。但凡事都有利和弊,TetraBin 智能垃圾桶同样也不例外。可以说它完全是吸引眼球的利器,很多小孩为了玩垃圾桶屏幕上的游戏,一直在往垃圾桶扔东西,这可能会给清洁工人加重工作负担。而且人们对智能垃圾桶一时的新鲜感不能维持城市长久的清洁,试想一下,当人们对这款智能垃圾桶的新鲜感慢慢褪去后,还能像刚开始那样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吗?的确,当未来某天人们对“扔垃圾游戏”感到厌烦时,TetraBin可以转为播放其他信息,例如天气预报、站点提醒、列车时间等等。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款产品是非常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虽然现在还未全面推广,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了它,我们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干净卫生。创意带给我们生活的美好不止于此,它还等着我们去发现更多不可思议的美好......

仿生学有哪些?

(1)小麦;北美洲

(2)暖流;梅雨(阴雨);变长

(3)1991年;呈现负相关(变化比较一致或吻合)

(4)正值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正值春小麦生长期,需水量大。

(5)兴修水利工程;改良品种,抵御或适应灾害;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技术等。(答对其中四点)

仿生学设计有数学、生物学、电子学、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人机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学、工程学、经济学、色彩学、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

仿生设计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由于仿生学和设计学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因此也就很难对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内容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