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指标_气候变化风险指数
1.根据中国国情分析经济走势
2.空气质量指数pm10是1080,pm2.5是853对人的影响
3.气候变化,会改变沙丘的迁移方向?
4.吉林省(数学建模)水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已获奖论文? 或是其他的相关论文也可以
5.关键指标是什么
人类从海洋中获得了许多好处,然而,这些好处不是无限的,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正处于危急之中。
在气候变化中,首当其冲的是沿海社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因此,遏止红树林、盐沼和海草等沿海生态系统的衰退,在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亿万人民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利益。由于海洋是我们未来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保持海洋的生产力以及一切至关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
海洋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海洋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也对海洋产生巨大影响,造成海平面和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珊瑚礁死亡、小岛屿被淹没、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遭破坏等问题。
去年,总部设在英国剑桥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名为《南极气候变化与环境》的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1.4米,如果按着个幅度来算,马尔代夫等岛国将被完全淹没,而纽约等全球一些沿海大城市将必须耗费巨资修筑防水设施。
国家海洋局去年发布的一份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也显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脆弱区,海岸带高脆弱区和中脆弱区占全国岸线总长度的36.5%。从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来看,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来的高位,比2008年高出8毫米,中国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速度。去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达到95人。
“沿海地区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区域,但同时也是导致海洋环境恶化、生态系统衰退最严重的地区,已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因此,制定综合的政策措施、健全严格的法律法规、开展科学的空间规划、加强合理的环境整治、实施有效的生态修复,对于沿海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过度捕捞对海洋的伤害很大,应停止过度捕捞,大力推广禁渔期的方法。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围填海项目,如果实在有需要,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论证后,才能实施,将危害尽量减到最低。此外,大气对海洋也是有影响的,应减少化肥用量,尤其是沿海城市。
针对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北京宣言》特别呼吁,沿海城市的管理,需要用长期的眼光来看,确保把科学、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都纳入进来,这是至关重要的。面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沿海地区可以取风险和脆弱性评估、健全的发展规划、紧急响应来减低风险。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1 近岸海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 陆源性污染压力大,海域污染严重
1.1.1 江浙海域接纳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入海污染负荷
浙江省近岸海域背靠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浙江沿海7大城市和浙江北部、上海市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浙江省7大水系和北侧长江流域所携带的内陆污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海洋,成为海域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据调查,这些入海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其负荷占90%以上。有关资料显示,长江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河水和上海市的工业、生活污水如果有一半流入浙江海域,加上浙江本身的入海河水和污水,将达到5千亿方,占全国的近1/3,入海的污染负荷也达近1/3,也就是说,浙江海域接纳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入海水量和入海污染负荷,而其中85%以上的入海水量和近60%的污染负荷来自长江和上海市。
同时,沿海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畜禽饲养排泄物、农田化肥农药流失等形成农村面污染源,经小河小溪排入海洋,其污染物质的数量也甚为可观。而日益发展的海水养殖业所产生的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对近岸局部海域,特别是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这样的半封闭性港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
1.1.2 海水高度富营养化
由陆地排入海洋的污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使近岸海域的海水高度富营养化。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2003年有91.2%的水样无机氮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44.3%超过四类水质标准,实测最高值超过一类海水标准12.9倍;有91.8%的水样活性磷酸盐超过一类海水标准,其中18.6%水样超过四类海水标准,实测最高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标准5.3倍。浙江北部近岸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和超标率明显高于浙江南部。根据19和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结果,浙江省近岸海域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水平居全国沿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前列。
据对海水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2003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指数(E值)为4.1,远大于富营养化标准值(E=1)。“九五”以来的E值变化见图1,由图可见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1998年以前逐年上升,1998年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陆源性入海污染物质的数量随入海径流量的大小而有较大变化,干旱年份入海径流量小,污染物入海量相对较少,故而海水中陆源性污染物质含量水平较低。
1.1.3 海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有机污染物的产生数量增加、种类变多,最终归入海洋。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超标率在“九五”期间有所增加,近几年维持在10%左右,2003年超标区域出现在杭州湾、舟山海区和浙南海区。反映有机污染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是细菌总数(D值),2003年D值平均为2120,属中等污染水平,从“九五”以来的变化趋势来看,海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在加重。
成份复杂的有机物质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幼体所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如果一旦生物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受阻,对整个群落所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1.1.4 海水水质不能满足功能需要
受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等指标的超标影响,2003年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超四类海水占43.9%,四类海水占26.8%,三类海水占9.8%,19.5%为二类海水。其中杭州湾100%为超四类水质,浙南海区水质相对较好,二类水质占83.3%。而近岸海域绝大部分区域是渔业水域,水质要求为一类海水,经水质达标分析,全省2003年仅2.32%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到目标要求。
据对“九五”以来浙江近岸海域水质类别构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图3),超四类和四类水质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一类和二类水质所占比例则呈下降趋势,总体上水质状况趋于下降。
1.1.5 部分沿岸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及的污水排放入海,严重地污染了沿岸水域,使局部潮间带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潮间带系指海水落潮最低点至涨潮最高点之间的区域,陆源的各类入海排污口直接面向潮间带。监测结果显示,浙江北部海域潮间带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局部区域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铅、汞等指标超标,水体条件致病菌及粪大肠菌含量较高;表层沉积物主要受到重金属铜、铅、锌等影响,个别区域还受DDT的污染;潮间带生物种类极度贫乏,部分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残留量较高。总体上,历年来潮间带海水中主要污染指标上升明显,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恶化。
1.2 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化
海域生物种类越丰富,种类组成越复杂,其多样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反之生态系统就越脆弱。监测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异养菌和粪大肠菌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数减少。浮游生物种类的优势度和单纯度增加,而丰富度却日益下降;底栖生物种类及群落改变较为明显,主要的经济鱼类及甲壳类种类相当单一,生物量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由此可见,浙江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已相当脆弱。“九五”以来浙江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见图4,可以看出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造成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连续的超强度的海洋捕捞和海底沉积物的污染是底栖生物种类及群落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进入海洋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造成生物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受阻,使生态系统趋于脆弱。
1.3 赤潮灾害严重,威胁加大
海水的富营养化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一旦其它条件适宜,就有可能引发赤潮。资料表明,浙江海域是我国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并且从南到北整个海域均有赤潮发生,而舟山海域发生较为集中。2003年在浙江海域发现赤潮46起,累计面积达7000km2。2000年5月发生在浙江中部海域的一次赤潮,总面积近7000平方千米,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是历年来我国发生的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属世界罕见,该次赤潮造成的海水养殖直接经济损失近1800万元。
从近几年的赤潮发生状况分析,赤潮发生的频率有加快趋势,发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赤潮生物发生的主要种类由原来的硅藻占绝对主导地位逐渐向原生动物及甲藻转变,同时,由于很多甲藻具毒性,对生物和渔业生产及人类健康的威胁也在逐步加大。
1.4 沿海湿地逐年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浙江省面积在百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沿岸湿地总面积达57.43万hm2,其中海岸湿地占近一半。沿海湿地中的庵东沼泽区湿地、灵昆岛东滩湿地、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浙江海岸湿地虽然总体上是淤涨的,但建国后围涂建设发展较快,至1999年底,全省共围涂16.28万hm2,一些现有滩涂已围涂2~3次,而岸滩的自然淤涨速度跟不上围涂建设发展速度,使现有滩涂的地面高程大都较低。围涂可以增加陆地面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围涂速度过快,岸滩的自然淤涨速度跟不上围涂建设发展的速度,势必使得海岸湿地面积特别是滩涂面积连年减少,湿地植被、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湿地生物失去家园,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同时也造成了可围面积正逐年减少,围垦成本增大。优良的沿海滩涂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将会彻底改变这些滩涂的自然生态结构,一些在生态学上、遗传基因上及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珍贵物种将会消失,自然的沿岸生态景观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5 油品储运量日增,溢油事故威胁加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油和成品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浙江近岸海域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为油品储运业提供了条件。目前,我省沿海散装油品吞吐量达到8000万吨,全国5个原油战略储备库中我省占2个。主要的油码头和储运基地集中在宁波、舟山港,仅舟山港每年进出港的油船达4000多艘次。油品储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溢油事故给海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987~2002年,船舶和码头共发生大小溢油事故起,共溢油14188吨,其中溢油不足10吨的1918起,溢油量10~50吨的26起,溢油量50吨以上的大事故有40起,其中4起发生在浙江海域。2000年10月,东海平湖天然气海底输油管道在位于我省的岱山登陆点KP2.46公里处断裂,造成约300立方米(约230吨)的原油泄漏;2002年7月,浙普渔油98号在舟山港沉没,造成200多吨柴油泄漏。这些溢油事故给当地海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
2 对策建议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人类最为稀缺的之一。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浙江省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各方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2.1 加强领导,深化管理,全民参与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而特殊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保护和改善本行政区域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是沿海地方人民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此,省、市、县人民必须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实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浙江省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部门的“指导、协调、监督”下,由环保、海洋、海事、渔业和军队等五大部门分工负责。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多部门管海的必然性,但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将其落到实处,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保护行为涉及每个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组织机构宣传海洋生态环境知识,深入开展海洋环境的国情、国策和省情教育,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2.2 加强区域合作,开展流域(尤其是长江流域)综合整治
浙江近岸海域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陆源径流,尤以长江为甚,上海市的污染物入海也有相当影响。因此要改善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一方面要加强对陆源直排污染源和各类海上污染源的管理;另一方面须开展沿海各大流域,特别是长江的综合治理;同时应联合上海和江苏,共同开展长三角近岸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开展流域的综合整治,要在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氮、磷处理程度的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的无组织排放,以逐步减轻进入海域的污染负荷。对于长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必须由国家牵头,建立切实有效的区域性共同防治污染的合作机制。
开展长三角近海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协调、地方组织的长江三角洲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行动机构,联合协作,统一调控。要建立健全海岸带管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区域性海上统一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多职能海上监察执法队伍,实施统一监督与执法;联合建立长三角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场监测网络体系、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和海洋灾害防治预测预报系统。
2.3 完善投资保障机制,增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是沿海各级的基本职责,各级应将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建设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确保投入与增长比例。把海洋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优先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扩大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和延长项目经营期限等政策,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开发治理海岸滩涂、浅海和岛屿。要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机制创新,对海洋旅游、码头运输、油气开发等建设工程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补偿资金制度。
2.4 启动《浙江省碧海行动》,全面开展海域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
《浙江省碧海行动》是一项未来十多年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性分阶段实施。该行动以恢复、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和加强污染事故应急防备为立足点,以调整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基本途径,陆海兼顾、河海统筹,以控制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重点,遏制海域环境的恶化,促进海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增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保障浙江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碧海行动》结合《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2020年前分阶段行动目标,明确了针对我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行动策略,列出了各行动阶段对沿海和流域内各类污染源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任务以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提出了各阶段海域重大污染事故应急行动。《浙江省碧海行动》批准实施后,各涉海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监管,沿海各地人民应认真组织落实。
2.5 进行优势整合,提高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环境监测是是环境管理的技术保障,也是环境管理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性强,投入要求高,不宜遍地开花建立专业监测站。目前,我省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量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强的,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是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中心。根据浙江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特点,以该站为主,辅以其它部门和沿海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力量,完全可以实施对全省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因此,应充分利用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这支监测力量,并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其监测能力。同时,还应加强沿海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的业务指导,使其能承担起本行政区内沿岸海域的环境监测任务。
对于赤潮灾害和溢油等海域污损事故的监视监测,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视监测网络和预警预报监测体系,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2.6 深入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技术研究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涉及的社会、自然学科门类众多,很多领域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因此必须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
这些技术包括:海洋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技术;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典型海域污染防治和海岸带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赤潮和海域污损灾害监测预测及防治技术等。同时还应积极探索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机制,研究制订地方性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中国国情分析经济走势
社会变革容易导致社会风险,变革目标不清晰也容易产生社会风险。高风险社会是指一个小而导致大变革或大变化的社会。目前社会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这主要是社会情绪积蓄所致,当社会情绪没有发泄的口径,就容易酝酿社会风险,当社会风险越积越高,就造成高风险社会。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大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件;中风险——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低风险——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究竟如何评定风险等级,《暂行办法》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随后,国家发改委又印发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指出“项目风险 等级综合判断一般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评判标准。实践中,上海、陕西汉中等地提出了风险等级的量化标准,即反对意见超过33%为高风险,反对意见占10%~33%为中风险,反对意见低于10%为低风险。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讲,超过半数的利益关系人对事项不满或反对是高风险,接近半数的人不满是中风险,只有少数人不满是低风险。用计量的方法:20%以下的人不满为低风险,21%?50%的人不满为中风险,51%?100%的人不满为高风险。各地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相关指标,制定具体的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单因素风险等级确定后,需要综合评定项目整体风险。不能通过叠加进行项目整体风险估计,因为通过叠加计算的项目整体风险指数(评价值)一定会小于其中最主要风险的风险程度评价值,风险等级会越叠加越低,不符合常识和基本逻辑。一般意义上的项目风险分析即使可以借鉴多目标、多准则风险决策分析方法,但针对投资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也不可简单套用。当出现任何一个具有特定水平(风险等级或风险强度)的社会稳定风险,则就表现为“整个”项目具有至少相同水平的社会稳定风险。比如,在项目多目标、多准则风险决策中,需要权衡工程目标、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等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在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如果一定要界定环境污染风险导致的群体件更重要,还是征地拆迁风险导致的群体件更重要,显然没有实际上的必要,也没有逻辑上的判断可能。项目 “整体风险”程度评价值,应该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风险点的风险程度评价值。任何一个风险点若导致了群体件,就意味着该项目发生了群体件。所以,要以“绝对值”法确定项目整体风险等级,即按照单因素最高风险等级确定整体风险等级,而不能按平均法确定整体风险等级。例如:某工程项目存在拆迁安置、环境保护、拖欠工资、交通、光等五个风险,其中拆迁安置是高风险,其他四个是低风险,那么整体项目应为高风险,而不是中、低风险。
空气质量指数pm10是1080,pm2.5是853对人的影响
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在相同的时期发展速度。
随着中国进入了WTO中国经济,正在熔入世界经济的大的市场并不断的适应和改进自己的各个方面的制度,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发展自己 。区域之间的经济 政治 和文化的交流不断的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盟的性质也逐渐明显。但就目前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好学生,
中国目前的发展目标的提出,就似乎表明了它发展是人民的发展,人民的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的国情的传播和了解,使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了什么,应该做什么,而且为它的发展目标做了个很好的基础。
目前的世界经济已经是象干枯的河水一样,急需要新的水源与它相容,长期以来欧美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所实行的经济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机,迫使他们不得不 以发展新的经济合作,而发展自己。这就为中国向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的魅力,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但目前还不是时候,欧美现在的经济已经在低谷位置,不能也不可能对世界经济有很大的作用,
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资料 来源:中新社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存钱罐”和“批发商”,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可能会更好,将会大大的改写整个国际经济格局。
气候变化,会改变沙丘的迁移方向?
高强度雾霾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引发炎症。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发表这份声明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报告中说,有充足证据显示,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而且患膀胱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该机构专家召开为期一周的会议,审议来自全球五大洲研究机构的1000多篇最新论著,最终做出认定。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中相当于直径小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不能被鼻腔 气管纤毛阻挡,无法被身体自然排出.直接进入肺泡参与血液循环交换.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等,还会影响生殖能力。目前来看,雾霾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主要还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霾天气引起的健康影响主要以急性效应为主,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鼻塞流鼻涕、皮疹、心血管系统紊乱等疾病的症状增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入院率增高。此外,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霾的出现会减弱紫外线的辐射,如经常发生霾,则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并使空气中传染菌的活性增强。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
而雾霾副产品光化学烟雾,可以说积聚了剧毒的可致癌物,是雾霾造成的最危险的人类健康危害。
吉林省(数学建模)水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已获奖论文? 或是其他的相关论文也可以
四条
国际上气候变化领域的
新鲜资讯
请查收~
气候变化导致风型变化
沙丘将变形或向新方向迁移
沙丘穿越沙漠,就像海浪穿越海洋一样。风是它们蜿蜒爬行的一个驱动力,当驱动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沙丘也将被重塑。日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两位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化导致的风型变化如何重塑世界各地的沙丘。成果表明, 到本世纪末,相比于其他地区,热带和赤道的沙丘将发生更多的迁移。该研究对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农田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研究指出,到本世纪末,撒哈拉沙漠北部的几个主要沙海的沙漂潜力将增加。到2100年,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也将在某些方向上看到更高的沙漂。相反的是,北美大平原地区沙丘的沙漂潜力将下降。
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 历史 上,风来自多个方向,因此该地形成了线性沙丘。目前,这些沙丘被植被覆盖不会迁移。但是气候变化可能促使风向发生改变,这将导致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同时,土壤水分亏缺预测表明,随着植被的消失,该地区的干旱可能会加剧沙丘的移动。 在南半球,如果气候变化迫使风向转变,埃及南部的农田可能面临风险 :一系列向南迁移的新月形沙丘可能会向东转向灌溉田。到本世纪末,当地的风向将逆时针旋转近90度。
气候变化如何导致风型变化?通常两极与赤道的温差决定了全球空气的流通,但是 随着两极变暖,极地与赤道之间的环流减弱 。与此同时, 大气中更温暖的空气赋予了它更多的能量,加强了来自其他方向的风 。
从太空看极端干旱
如何影响碳排放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近日,一项新研究为利用新的遥感观测资料评估极端天气对区域碳平衡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案例。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卫星观测,量化了2019—2020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干旱和森林大火对碳循环的破坏。
研究指出,在火灾季,林火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而干旱和火灾使得生态系统对碳的吸收减少,澳大利亚的年碳排放量因此增加了近一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证明了极端干旱对未燃烧地区碳通量的重要影响。干旱和火灾引起的净生态系统交换异常使生长季节的碳吸收减少了19TgC~52TgC的二氧化碳,这些额外的碳通常会被大气吸收。
在未来几年, 预计这些生态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损失的碳储量,但恢复速度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 ,因为气候变化驱动的高温和干旱可能增加火灾的频率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时间。
物候变化可能
滞后于气候变化
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 陆表物候与气候之间普遍不匹配,这些不匹配在人类主导的景观中更为明显 ,表明人类活动和物候动态与气候变化的不同步之间存在关系。
研究人员利用气候数据以及实地和远程观测的物候指数来比较这些变化的速度,发现了许多物候和气候变化速度不同步的例子。其中最大的不协调出现在以人类为主导的景观中,这些不匹配与人口密度以及农业等的集约化管理系统相关。这可能是 由于作物变异不足使得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区域气候不匹配导致的 。
这项结果虽然显示出农业的脆弱性在不断增加,提高产量的机会可能丧失,但也有望给新品种培育创造机会。
最古老的磁极
翻转或被发现
一直以来,地球磁场充当某种 看不见的“盾牌” 保护我们免受宇宙辐射伤害。同时,靠近地球表面,它们从地壳到内部来回移动,引发可能有助于长期稳定全球温度的化学反应,就像一种 地质恒温器 。
近日,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秋季会议上,一项新研究 可能揭示 了已知最古老的板块构造证据,以及类似于今天地球的稳定的偶极磁场。 如果得到证实 ,这一发现将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即早期的地球就已经具备许多和现今一样的物理学特征,数十亿年来一直滋养着地球上的生命。这项研究充分证实了 早期地球的地球动力学的成熟度 。
研究人员从澳大利亚的一个陨石坑中集了32.5亿年前的岩石,分析了岩石中富铁颗粒的磁性特征,这些特征与海底喷发中形成岩石然后冷却时的地球磁场方向一致。在研究磁信号时发现,一些岩石的矿化罗盘指针指向同一个方向,但是在其下方稍古老的岩石层却指向相反的方向。人们因此意识到: 这可能是地球磁场翻转的现象 。
关键指标是什么
水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摘要
本文首先对北京市的 2001-2009年得水短缺状况进行了调查,在综合考虑系统
属性等风险过程后,利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北京市各缺水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了定量分
析,并基于致险因子承险因子及损害程度等影响因子构建了水系统风险的评价指标
及模型:该指标体系由 4 层次共 20 个指标构成,能更好的表征风险的产生和构成;该
模型包括参数计算与风险分级,能简便计算风险级别的划分。其次,本文在综合考虑水
呈现能力后得出结论,北京市能应对水系统风险,但是仍受约束性风险限制,
可通过开源节流,调整产业结构及规划水管理来应付.然后我们对北京市 2001-2009
年水总量,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量进行了调查。运用 Matlab 处理系统对历
年降水量进行了拟合,用 origin 处理系统对万元 GDP 水耗做出了拟合由此得出了缺水
量波动性较大的结论。最后本文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升级及完善,用灰色模型的建立改
进方法,通过对无偏 GM(1,1)模型的求解,得出 2010 年和 2011 年度致险率(RBI)、承险
率(RSI)、脆弱性(CI)以及风险(ωDRi)、风险损失(DI)的值,并由此得出结论,北京市
未来两年的水短缺风险分别为 28.40%和 30.50%,正在呈上升趋势,逐年增高,不
过基本上还在约束性风险级别内,为此建议管理机构还是要约束水使用来防范风
险,通过推荐高效水系统管理,促进水优化配置进程等途径来促进水系统
恢复,有效地减弱风险发生及潜在损害。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水短缺风险 多元回归 拟合 无偏 GM(1,1)
2
1. 问题的重述
水,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够不断更新的天然水体。主要包括陆地上的地
表水和地下水。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成为
焦点话题。水系统风险是由于天然来水的波动、地下水持续保障能力不足、供水条
件落后以及水社会经济承载负担过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社会、经济、环境
存在潜在损害。目前北京是世界上水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占有量
不足 300m3,为全国人均的 1/8,世界人均的 1/30,属重度缺水地区,北京市水短
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南
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
发展,水短缺风险始终存在。如何对水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
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
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北京 2009 统计年鉴》及市政统计资料提供了北京市水的有关信息。利
用这些资料和我们自己获得的其他资料,讨论得知北京市水短缺现在主要的主要原
因是水供应小于水需求的矛盾,而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影响因
子来着手,所以问题细分为:
北京市水短缺的主要因子是什么?
各因子对于风险程度的贡献是多少?
北京市已经到什么样的风险程度了?
针对于主要因子我们怎样应对才能降低风险,从而做到有效调控?
北京是未来几年又将面临什么程度的水短缺风险,又该如何应对呢?
最后,通过建模等一系列过程进行分析检验并得出结论,且向北京市主管部门写一
份建议报告。
2. 问题的分析
北京水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缺水成为北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近几年每年缺
水均在 4 亿立方米左右。地下水开量逐年剧增,尽管目前对地下水开进行了限
制,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超状态。地下水的超会形成漏斗区,到目前为止,
已经形成以朝阳区为中心,西到石景山、东至顺义、南至南苑、北到昌平约 1600 平方
公里的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由于水位不断下降,致使井越打越深,形成恶性循环。
为应对这种情况,多年来,北京通过各种方式保证供水安全,除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
大节水力度,多次提高水价,强力推行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关、停、转移高耗水企
业外,还独创了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过境水、雨洪水和外调水的六水联调模式,
对水进行合理调配,以此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尽管方法尽施,可是但是究竟是什
么导致了北京市的如此现状呢,有没有什么原因呢,该怎样解决呢,经过本小组成员的
查找资料和激烈的讨论,我们认为从水系统结构来看, 风险来源于系统属性和过程
对潜在危害的抵抗乏力。系统本身的输入主体短缺、过程波动及输出脆弱程度是导致系
统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他们是水系统风险的致险因子; 水系统对致险因子
进行反馈, 引导系统对潜在风险进行抵抗从而削减风险产生及危害, 我们将这一种反
3
馈及抵抗性质称为承险能力; 系统在致险与承险因子相互作用下, 当致险压力大于承
险能力时, 风险就产生了。所以风险因子分为致险因子和承险因子,然后致险因子和承
险因子又会细分为很多条。不同的因子给风险所能带来的贡献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个
可以通过建模的方式利用 Excel 或者 Matlab,origin 软件进行运算得出,之后通过制
定一个风险等级将北京市的现状表现出来,并对作出巨大贡献的因子进行合理的调控。
至于北京市水短缺未来两年的预测,我们可以用回归的思想,再用灰色理论进一步
改进,即可对北京市进行预测了。
3. 模型的设与符号说明
设 1:收集的北京市水各个数据都实际数值相差不大;
设 2:各个影响因素不会因突发发生突变;
设 3:建模收集数据真实可靠;
设 4:建模中涉及主观分析的结论基本与事实相符;
aij ——1—9 标度理论得出的第i 项较第 j 项的相对重要值
μij ——测度判断值
ωD ——准则层 D 下的相对权向量
CI —— 脆弱性
ωSi ——系统风险的发生及传递对系统损害率在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上的指标权重
的重分配值
Pi——风险潜在发生概率
Ri——系统风险因子的指标值
DI——风险损失
RBI ——致险率
RSI——承险率
ωDRi——风险
b——回归系数;
bint——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
r——残差;
rint ——置信区间;
stats——用于检验回归模型的统计量,有三个数值:相关系数r2、F值、与F对
应的概率 p。其中相关系数r2 越接近 1,说明回归方程越显著;
F > F1-α(k,n-k-1)时拒绝 H0,F 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显著;与 F
对应的概率 p α < 时拒绝H0,回归模型成立。
α ——显著性水平,一般为 0.05或 0.01,本论文中为 0.05.
4. 模型建立与求解
4.1 针对于问题 1:
我们对北京市全年水总量与全年供水(用水)总量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如表 1 所
示。
4
表1
[7]-[9]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全年水总量 19.2 16.1 18.4 21.4 23.2 24.5 23.8 34.2 21.8
全年供水(用水)总量 38.9 34.6 35.8 34.6 34.5 34.3 34.8 35.1 35.5
北京市全年水总量与全年供水(用水)总量
的比较
19.2
16.1
18.4
21.4 23.2 24.5 23.8
34.2
21.8
38.9 34.6 35.8 34.6 34.5 34.3 34.8
35.1 35.5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全年水总量
全年供水(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利用 Origin 软件处理的三位直观图如图 1。
图1
5
如图所示北京市全年供水总量均高于水总量,由于 2008 年北京市举办奥运会,
为了保证北京市水能够及时供应,所以产生了供水量与水总量相差不大的局
面。其余年份数据反映北京市各年均呈缺水事态。
我们通过具体的系统属性,系统潜在损害指标来对系统表征层进行表征。通过对水
文水循环机理的研究,充分考虑水系统风险产生和传递机制,经过层层挑选,
从而得到一下 20 个评价指标(如图 2)
[1]
。
图 2 水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图
6
说明:
A 代表目标层,即水系统风险评价要达到的目标, 即水系统风险求
算。
B 代表风险属性层,即表征潜在危害排除系统承险能力而产生和传递的过
程。风险属性层有短缺性、波动性、脆弱性及承险性。系统承险能力通过水
系统的承险性来表征.
C 代表风险属性系统表征层,即水系统面临风险的综合表征层, 但不能
明确地表征系统的风险, 因此需要通过系统潜在风险损害可能及损害程度
来细化表征。本指标系统将风险属性层通过12个指标来体现。
D 代表评价指标层,即通过具体的系统属性、系统潜在损害指标来对系统表
征层进行表征。通过对水文水循环机理的研究, 充分考虑水系统风
险产生和传递机制, 经过层层挑选, 从而得到以下20个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
不但从水量、水质方面对水系统风险进行了表征, 还兼顾了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的效应, 并综合考虑了人对风险的积极适应以及人的应急性处理
等主观能动的作用。
我们认为从水系统结构来看, 风险来源于系统属性和过程对潜在危害的抵抗
乏力。Kaplans 等从定量角度对风险进行了定义[2]
,系统本身的输入主体短缺、过程波
动及输出脆弱程度是导致系统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他们是水系统风险的致险因
子; 水系统对致险因子进行反馈, 引导系统对潜在风险进行抵抗从而削减风险产
生及危害, 我们将这一种反馈及抵抗性质称为承险能力; 系统在致险与承险因子相互
作用下, 当致险压力大于承险能力时, 风险就产生了。水系统风险的要素还包括损
害程度, 致险压力、承险能力及损害程度,综合作用下的风险过程, 如图 3 所示[1]
。
图3 水系统风险过程及属性表征
7
系统风险因子(如图2所示)可归结为致险因子和承险因子, 前者是指引起系统变化
的因子, 包括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外界干扰, 致使风险发生的概率为致险率; 而后者是
指系统充分反馈或在历史事故后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而达到的能够应对危害的要素, 系
统对风险削减能力为承险率。下面对致险因子以及承险因子进行展开讨论。
水系统致险因子:
① 短缺性: 指水系统在自身运行过程中输入主体容易受到损害的性质,
表征系统输入主体抵抗风险的不完备性。短缺性体现在系统运行的供需不满足性以
及系统已经受到损害的程度。具体来看, 水系统的短缺性体现在使用短缺性、
蓄水短缺性和环境短缺性三个方面, 即水缺水率、地下水超和水体污染造成
损害性。
② 波动性: 相对于水系统多年正常运作的稳定程度, 波动性是指水
系统因为系统波动或要素波动造成的系统不平衡运作的性质。系统波动性来源于系
统多年的不平衡性和系统输入输出的变动性。波动可以用平均状态和极值差异来表
征, 同时系统输入输出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因此, 水系统波动性由多年波
动、极值波动和水源波动来表征。
③ 脆弱性: 表征系统面临风险的潜在损害度, 即系统潜在输出抵抗风险的脆
弱程度。
脆弱性指标能够衡量因风险产生而引起的损害程度, 体现在水- 社会经济耦
合系统中, 主要是引起社会、经济、生态应对风险能力的下降。社会损失体现在人均潜
在利用能力的损失, 经济损失表征对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害, 而生态损害体现在生态环
境的破坏上。
水系统承险因子:
水系统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能通过自身的反馈调节来应对风险, 系
统本身形成了一套承担风险发生和阻止风险破坏的承险因子体系。水系统本身的资
源禀赋、系统内部对风险形成的适应性以及风险发生时通过人为调度的应急性, 都
是系统应对风险的有力保障, 是水系统承险因子。禀赋体现在水系统本身
具有的条件, 如水保障度、水再生条件等; 适应性指人类在长时期的生产
活动中形成的应对风险的措施、方法手段等, 包括节水措施及节水意识的形成, 以及水
优化管理及效率提高等方面的尝试; 而应急性是人类形成的专门应对风险发生的
应急管理调度措施的能力[1]
。
综上所述,我们判定北京市水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包含致险因子和承险因
子, 水系统的致险因子体现在使用,蓄水和环境三个方面, 即水缺水率、地下
水超和水体污染造成损害性。承险因子体现在系统本身的禀赋、系统内部对风险
形成的适应性以及风险发生时通过人为调度的应急性。
4.2 针对于问题二:
我们认为,为了区分缺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且有针对性地对北京市进行规划和治理,
我们用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
方法。层次分析模型(Analytic HierarchiealModel,AHM)是AHP的简化和改进。相对来
说,AHP对一致性的要求较高些。AHM的核心环节是将AHP方法中的比例标度判断矩阵
(aij)n*n转换为测度判断矩阵(μij)n*n。转换公式为 :
8
式中:aij是按照1—9标度理论得出的第i项较第j项的相对重要值;一般取β=2。AHM
法确定权重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 根据 1~9 标度理论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即判断矩阵A=(μij)n*n
② 根据转换公式,构造 AHM的测度判断矩阵,并逐行检验一致性。
③ 属性AHM 复制法:对于n个指标 Dj(j=1,2,…n),比较其相对重要性并确定每
个指标权重,可通过构造相对属性测度判断矩阵来实现。令μij 表示第 i 个指标相对
于第 j 个指标的重要性;μji 表示第 j 个指标相对于第 i 个指标的重要性. μii表示
第 i 个指标自身的比较。按属性数学的要求,规定:μii=0,μij+μji=1.构造如下
AHM 模型。其中间的 n*n 个元素μij 构成相对属性测度评判矩阵(μij)n*n。
④ 将测度判断矩阵的每一列正规化:
⑤ 求出判断矩阵的每一行各元素之和:
⑥ 对应向量的正规化:
则ωi即为该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某要素的相对权重。在具体应用时,在某准则D下
元素间的相对权向量表示为:
D ω =( 1
f
ω , 2
f
ω ,…, f
n ω )
其中[1]
:
9
风险的传递遵循系统科学的传递原则[3]
:并联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两个子系统传递函
数之和, 即
ωs= ωs1 ﹢ωs2
式中ωs1,ωs2分别为子系统1,2。
我们结合风险函数即上式,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建立基于系统属性及传递的致
险率(RBI)、承险率(RSI)、脆弱性(CI)及风险损害(DI)的水系统风险评价参数。
Tobin和Montz提出利用风险概率(Pi)与系统脆弱性的乘积来度量风险, 本文模型
构建中发现这一风险结果是对风险损害的重要体现, 由此沿用这一方法, 通过构建综
合风险损害参数DI表示风险, 如下式所示:
通过指标体系, 将体现系统面临致险因子和承险因子对系统作用程度的致险率
(RBI )
及承险率(RSI)分别计算如下:
14
1
Di i
i
RBI R ω
=
=∑ ?
20
15
Di i
i
RSI R ω
=
=∑ ?
经计算得出系统风险因子的指标值Ri (见表2),系统风险因子对于系统的贡献大小,
即对系统风险权重ωD(见表3)。
表2 2001—2009北京市水系统风险指标值(Ri)
指标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Ri 1.0000 0.3500 0.1175 1.0000 0.4929 1.0000 0.1917 0.6923 0.7300 0.4857
指标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Ri 0.1039 0.0493 0.7586 0.4020 0.6684 0.2131 0.1086 0.8700 0.2354 0.3000
水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 水系统脆弱性因子既代表对引起风险发生
的致险因子, 又反映了水系统损害程度, 由此, 在表征损害程度属性时, 需要构
建区别于致险率表征的损害性表征参数, 即脆弱性(CI), 指标权重(ωS)区别于致险承
险体系的指标权重 ωD。
10
14
9
Si i
i
CI R ω
=
=∑ ?
式中: ωSi 表示系统风险的发生及传递对系统损害率在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上的指
标权重的重分配值(见表3的ωS)。
表3 北京市水系统风险评价指标权值
指标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ωD 0.2440 0.6609 0.1567 0.0267 0.0457 0.0770 0.0164 0.0710 0.0468 0.0300
ωS 0.2606 0.0963
指标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ωD 0.1090 0.1690 0.0130 0.0890 0.3880 0.1935 0.2576 0.0515 0.0910 0.0191
ωS 0.2541 0.0958 0.0715 0.2214
在对风险的计算中, 用风险潜在发生概率(Pi)与脆弱性(CI)的乘积的算数
平方根ωDRi(风险指数)来表征风险[1]
:
0
00
Di
DI DI
R
DI
ω
> ?= ?
≤
结合北京市水系统状况, 得到北京市水系统风险评价指标的2001- 2009年
指标值, 从而利用上式,借助Excel软件得到北京市水系统的致险率(RBI )、承险率
(RSI)、脆弱性(CI)、风险(ωDRi)、风险损失(DI )分别为57.63% 、40.05%、42.46% 、
27.3%、7.46% 。
参考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82)[4]
中提供的定性分析方法,根据本文风险定义
及风险属性,充分考虑系统的致险因子与承险能力的相互关系,将水系统风险划分
为5级,表征不同的风险级别,见表4.
问题一:什么叫关键性指标 一般来说就是对结果影响很大很重要的指标,比如检测手机的使用性能的话,那信号接收能力、待机能力就是关键性指标。比如说找女朋友的话美貌与好的性格就是关键性指标,而评价一个男士的话赚钱能力、人的性格就是关键性指标
问题二: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指标包括什么意思 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KPI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80/2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八二原理”同样适用,即 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KPA(Key Process Area)意为关键过程领域,这些关键过程域指出了企业需要集中力量改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这些关键过程域指明了为了要达到该能力成熟度等级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每个KPA都明确地列出一个或多个的目标(Goal),并且指明了一组相关联的关键实践(Key Practices)。实施这些关键实践就能实现这个关键过程域的目标,从而达到增加过程能力的效果。KRA(Key Result Areas)意为关键结果领域,它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
问题三:什么是关键绩效指标? (一) KPI是关键业绩指标,不是目标,但可以借此确定目标:1.KPI是反映一个部门或员工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指标,即衡量业绩贡献的多少,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
2.公司阶段性目标或工作中的重点不同,相应各个部门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阶段性业绩的衡量上重点也不同,因此关键业绩指标KPI存在阶段性、可变性或权重的可变性。
3.涉及到职位的员工业绩指标不一定是从部门KPI直接分解得到的,越到基层部门KPI就越难与职位直接相联,但是应对部门关键业绩指标有贡献,不同职位的业绩指标的权重也要根据部门的阶段性目标而变化。
4. 一旦各部门或职位的KPI明确后,相应的工作重点即阶段性关键的业绩贡献也就能够明确,结合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也就是清楚的,即每个人对所在部门的目标完成所做的关键业绩贡献也就十分清楚了,避免了一些无效的,对目标达成没有意义的工作。
5. 部门管理者给下属制定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公司的KPI.这样保证每个职位都朝公司?蟮淖芴迥勘攴⒄埂?br>
(二) 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的一个环节,KPI是基础性依据:
1.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绩效改进,二是价值评价。面向绩效改进的考核重点是问题的解决及方法的改进,从而实现绩效的改进。
2.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公司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主管也要清楚公司对他的要求,对他所在部门的要求,即了解部门的KPI是什么,同时主管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和制定目标。
(三) 通过KPI的讨论,通过沟通,明确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
经理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保证目标达成的一致性,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四) 评价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及绩效结果,KPI是基础性依据,它提供评价的方向、数据及事实依据
(五) 定量的KPI可以通过数据来体现,定性的KPI则需通过对事实的描述来体现
关键绩效指标(KPI)基本概念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英文简写,是管理中“―执行―评价”中“评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个体/组织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KPI是指标,不是目标,但是能够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是绩效指标,不是能力或态度指标;是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般所指的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具备如下几项特点:
(一) 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激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
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在于,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公司战略目标是长期的、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而各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丰富,针对职位而设置,着眼于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具有可衡量性。因此,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公司战略对每个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
问题四:各业务模块关键指标数据是什么意思 商业情报
问题五:手机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指的是什么意思 因为目前主流手机的配件都是国际几大公司的,所以有一定可比性。智能手机性能重要指标和电脑一样依次是CPU频率、核数、RAM(运行内存)大小、ROM(手机存储)的速度、GPU(显卡)性能、主屏幕像素、像素密度、摄像头像素、软件情况。这也是目前业内测试软件测试手机性能的关键指标。
如下指标参数
问题六:关于国民经济的几个关键指标有哪些? LZ首先要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故而国民经济指标可以按此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衡量经济增长常用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GDP是考察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但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它并不能反应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高增长,因为高增长的身后很有可能是高浪费和高污染。我们国家近年一直倡导要摒弃黑色GDP争取绿色GDP就是这个意思。 2、就业:失业率,我国主要用城镇失业率来反映。 3、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等。 4、国际收支:我国一般用测度 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国家外汇储备等情况来反映。 附:我国今年八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数据 /...00 你可以结合一下看看,加深一下印象,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_^
问题七: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是什么? 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
关键绩效指标简称为KPI,亦即英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缩写。作为一各相对独立的术语,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考评的新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绩效管理的新模式。
实际上,关键绩效指标不仅特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那些居于核心或中心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以制约影响其他变量的考评指标,而且也代表了流程绩效管理的时间活动中所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可信是从总舵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提取重要性和关键性指标,它不但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性指标,也是识图确立起一种新型的激励约束机制,力求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为组织内部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动态活动。
问题八:技术性能指标是什么意思? 指此产品的的技术性能指标,比如cpu的主频,前端总线,而不是指生产cpu时是多少纳米的工艺。
问题九:液晶电视选购中最重要的六个关键指标指的是什么? ,它是在两张超薄的玻璃板之间注入混合气体,并施加电压利用荧光粉发光成像的设备。与CRT显像管显示器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屏幕大,超薄,色彩丰富、鲜艳的特点。与LCD相比,具有亮度高,对比度高,可视角度大,颜色鲜艳和接口丰富等特点。 工作原理: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技术,其工作原理与日光灯很相似。它用了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屏幕上每一个等离子管对应一个像素,屏幕以玻璃作为基板,基板间隔一定距离,四周经气密性封接形成一个个放电空间。放电空间内充入氖、氙等混合惰性气体作为工作媒质。在两块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涂有金属氧化物导电薄膜作激励电极。当向电极上加入电压,放电空间内的混合气体便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现象。气体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荧光屏,荧光屏发射出可见光,显现出图像。当使用涂有三原色(也称三基色)荧光粉的荧光屏时,紫外线激发荧光屏,荧光屏发出的光则呈红、绿、蓝三原色。当每一原色单元实现256级灰度后再进行混色,便实现彩色显示。等离子体显示器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PDP和电极上覆盖介质层的交流型PDP两大类。目前研究开发的彩色PDP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单基板式(又称表面放电式)交流PDP、双式(又称对向放电式)交流PDP和脉冲存储直流PDP。 等离子是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不需要背景光源,因此没有LCD显示器的视角和亮度均匀性问题,而且实现了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而三基色共用同一个等离子管的设计也使其避免了聚焦和汇聚问题,可以实现非常清晰的图像。与CRT和LCD显示技术相比,等离子的屏幕越大,图像的色深和保真度越高。除了亮度、对比度和可视角度优势外,等离子技术也避免了LCD技术中的响应时间问题,而这些特点正是动态显示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等离子显示技术在动态显示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更加适合作为家庭和大屏幕显示终端使用。等离子显示器无扫描线扫描,因此图像清晰稳定无闪烁,不会导致眼睛疲劳。等离子也无X射线辐射。由于这些突出特点,等离子堪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显示产品,是替代传统CRT彩电的理想产品。但目前等离子的价格比较贵,尤其是进口品牌的。等离子屏的成本几乎占了成本的六到七成左右,所以一旦屏幕损坏很难维修。而且大部分的售后都是承诺整机免费保修一年,主要零部件保用三年,再者等离子电视比较耗电,都在三百多瓦以上,而且屏幕发烧。但是等离子超薄,可以挂在墙壁上面,而且可以从多个视角观看,不存在视觉偏差。而且等离子的色彩比较鲜艳,层次感强,对比度高,可以兼作电脑的显示器用。 另外PDP有残影产生,但是现在很多品牌的等离子已经克服了这个难题,要知道现在的LCD(液晶)屏在出厂时就存在坏点,各个国家对坏点制定的标准有所不同,比如:一个屏上有几个坏点时允许的,根据允许的坏点的多少来定级别,所以有1、2、3级的屏级之分;坏点是出生时就有的毛病,而且无法解决的!(就像一个出生就有心脏病的人,什么时间心脏病犯了谁也无法预料一样)。 另外请看:液晶电视选购中最重要的六个关键指标。 关键词1:分辨率 液晶电视的分辨率是固定的,这一点请大家记住!可不像电脑液晶显示器那样,可以调节分辨率。液晶电视的固定分辨率同时也是它的最佳分辨率,高分辨率可以很容易做到兼容HDTV。对于任何不是液晶屏最佳分辨率的信号,液晶电视都需要将图像分辨率转换后再显示转换。对于液晶电视而言,分辨率是重要的参数之一。传统CRT电视所支持的分辨率较有弹性,而液晶电视的像素间距已经固定,所以支持的显示模式不像CRT电视那么多。液晶......>>
问题十:关键风险指标的什么是关键风险指标 ①相关性②可测量性③风险敏感性④实用性 第一步,了解业务和流程;第二步,确定并理解主要风险领域;第三步,定义风险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主要的风险指标。 一项风险发生可能有多种成因,但关键成因往往只有几种。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是对引起风险发生的关键成因指标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分析风险成因,从中找出关键成因。2.将关键成因量化,确定其度量,分析确定导致风险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时该成因的具体数值。3.以该具体数值为基础,以发出风险预警信息为目的,加上或减去一定数值后形成新的数值,该数值即为关键风险指标。4.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当关键成因数值达到关键风险指标时,发出风险预警信息。5.制定出现风险预警信息时应取的风险控制措施。6.跟踪监测关键成因数值的变化,一旦出现预警,即实施风险控制措施。以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容器泄漏引发爆炸的风险管理为例。容器泄漏的成因有:使用时间超过保质期、日常维护不够、人为破坏、气候变化等因素,但容器使用时间超过保质期是关键成因。如容器使用最高保质期限为50年,人们发现当使用时间超过50年后,则易发生泄漏。该“50年”即为关键风险指标。为此,制定使用时间超过“50 年”后需取风险控制评估措施后,一旦使用时间接近或达到“50年”时,发出预警信息,即取更换措施。该方法既可以管理单项风险的多个关键成因指标,也可以管理影响企业主要目标的多个主要风险。使用该方法,要求风险关键成因分析准确,且易量化、易统计、易跟踪监测。